丈夫早年因病去世,刘菊仙含辛茹苦将3个女儿拉扯大,如今的她尽管缠绵病榻十余年,但天天感受着来自女儿、孙辈们无微不至的爱——
(相关资料图)
“小时候侬对阿拉好,阿拉现在孝敬侬”
在定海白泉镇白泉村,流传着一段一家三代的孝老爱亲美谈。主人公正是76岁的老党员刘菊仙一家。
昨天下午,当记者来到位于白泉村的刘菊仙家中时,就看到了母女间温馨的一幕:二女儿虞素波一边和母亲刘菊仙聊着天,一边帮她梳着头发(见图)。
10多年来,这样的温馨场景时常在这个家中上演。
夫妻俩住杂货间,把一楼宽敞的房间让给母亲
走进刘菊仙家的院子,紧挨小楼的一间平房是虞素波夫妻俩的住处。此前,这里是一间杂货间。
为了照顾母亲,虞素波婚后一直和母亲住在一块。而自从刘菊仙因患病爬不了楼搬到一楼后,夫妻俩也从宽敞的二楼卧室搬到了平房。
虞素波夫妻俩平日在菜场摆摊,每天凌晨三点多就要起床工作,怕上下楼吵到母亲,便搬进了平房居住。刘菊仙不止一次提出和女儿互换房间,但虞素波却坚持不肯:“侬年纪大了,是要住得好一点。”
幼时,刘菊仙养育三个女儿长大。如今,她们三个对母亲呵护有加。大女儿虞莉波工作忙,但只要有空了就会来看母亲。小女儿虞珊素只要尝到什么好吃的,第一反应就是买一份给母亲吃。
住在一起的虞素波每天把母亲收拾得清清爽爽,每个月带着母亲去理发,并为其购买了各种衣服、首饰。
“妈妈年轻时为了养我们三个,不容易,我们要好好孝敬她。”虞素波说,虽然自家在经济上不像大富之家那样宽裕,但也尽力让苦了一辈子的母亲在晚年过上好一点的生活。
久病床前有孝女,带着母亲四处求医问药
刘菊仙虽已患病十余年,但看上去状态很好。头发乌黑柔顺,衣服和鞋子都干干净净,看上去不过五六十岁的模样。“都靠几个女儿,特别是二女儿。她和我住在一起,要管我的吃住,顶辛苦了。”她说。
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,但在刘菊仙患病的十多年间,三个女儿始终如一地照顾着母亲,从不推托。
因为各种疾病,这些年来,刘菊仙光住院就住了8次。每次住院,虞珊素多半陪在身边。虞素波则到处寻医问药。平时在菜场摆摊聊天时,听到有人说哪里的医生不错,她都暗暗记下来,回头打听好,就带着母亲前去看病。这么多年下来,光是找过的中医就有16个,母女寻医的足迹遍及沈家门、定海,甚至宁波、上海等大城市。
刘菊仙治病的费用也由虞素波一力承担。“我女儿赚的钱,被我吃药吃掉了不少,毛二十万肯定有了。”每回听到刘菊仙略带愧疚的话,虞素波都会打断她:“小时候,侬对阿拉好,长大后,阿拉是要孝敬侬。”
虞素波说,自己13岁那年,父亲就因病去世了,留下2间破败不堪的平房和2000多元债款。母亲既当爹又当妈,咬牙为女儿们撑起了一片天。如今,自己也希望让母亲能安享晚年。
孙女工作第一年,掏出三千元带外婆看牙齿
“奶奶,我来了,你快来吃吃看,这个东西好不好吃?”每次在周末听到这样的声音,刘菊仙就知道是孙女虞蕊嘉来看望自己了。
“不用买噶多,吃也吃不光。”接过大包小包的零食,刘菊仙总会嗔笑道。
“每次来都买一大堆,去年光是奶粉,就买了五六十罐,吃了整整一年。”一说起孙辈们的好,刘菊仙就停不下来,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工作第一年,虞蕊嘉就掏出三千元带外婆看牙齿。每年过年还给外婆准备压岁钱。自从工作后,她隔周就会来看望刘菊仙,每次来总是拎着大包小包。
外孙女王艺霖也总是记挂着外婆。读高中时,她还带着外婆“时髦”了一把:祖孙俩一起看电影。
“妈妈没陪你去看过电影,我陪你去。”看电影前,王艺霖还特意给外婆买了一杯奶茶。那杯奶茶甜到了刘菊仙的心里。
“我现在虽然身体不好,但是享福了,女儿、外孙、外孙女们都很好。”刘菊仙笑着说。
刘菊仙后辈们的孝老爱亲故事远近闻名。“特别是周围这一片,大家都知道他们家的小孩很孝顺。”白泉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虞飞刚说,他们一家也为大家树立了孝老爱亲的好榜样,弘扬优秀传统,传递社会正能量。
标签: